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11月15日,实验小学的骨干教师饶乔和徐新平承担了本次共同体活动的导师示范课。
首先,由我校的饶乔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饶老师首先通过“猜五角星”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将学生从熟悉的五角星过渡到本节课将学习的“角”。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同学们在“剪刀、钟面、三角尺”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中找角,使学生初步感知角,而进一步让学生用圆形纸片折角,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在折好角后,老师让学生将所折角的“尖”扎扎自己的脸,感知角的这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边,感知角的两条线是直直的,这时老师将给出“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边”这一概念。同时,学生归纳出角的组成,从而揭示角的本质属性。
课堂上,老师在多个地方运用了多媒体和投影仪。特别是在显示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画法及变角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而在展示学生所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时,老师则合理的运用了投影仪。
这节课,老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在组织课堂学习,她先是以情境呈现任务,让学生找角;其次以任务驱动探索-学生带着这个任务去找角;最后以探索组织学习--在探索角的过程中学习角。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在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本节课,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徐老师上的《垂直与平行》,让大家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这是一堂图形与空间领域的概念课。徐老师充分认识到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他对此部分教材进行认真地研读,参透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所以才造就了如此平实、朴实、扎实、高效的课堂。
徐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态度中。整节课,他始终以学生的亲手作品为学习素材,使孩子们在学习中增加了亲切感,提高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学生的作品,学生自己来探究、分类、解决,挖掘隐藏着的新知识。
同时,以分类为主线,他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同一个平面内两直线间的位置关系。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是一种由“面”到“点”的研究,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研究的意味浓了。
此外,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他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想象,感知并感受无限大的平面,为下一步进行两条直线间位置关系的想象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无定法,艺无止境。心有所向,方能行远。此次活动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全体共同体成员将在不断学习与探索中攒足精神,聚力生长,逐光而行。
(金溪县实验小学 蔡淑娟 谢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