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活优秀人才资源,发挥乡贤作用,近年来,宜黄县黄陂镇积极发挥统战优势,坚持人才赋能,不断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用好乡贤之能,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聚乡贤之力,共谋产业发展。资金回流、文化回哺、公益回扶……在黄陂镇,新乡贤的身影活跃在现代农业、乡村建设等各个领域。今年春节期间,黄陂镇政府召开新乡贤“三请三回”座谈会,企业家、乡贤欢聚一堂,共叙故土之情,共谋家乡发展。罗湾村“新乡贤”余忠彬根据村情,找准特色,提出构建合作社发展模式,规模化发展本村烟叶、大棚蔬菜产业。截至目前,该村已完成烟叶种植面积142亩,大棚蔬菜26亩,水稻制种220亩,仅烟叶种植一项就让每户烟农年增收5000元以上。汇乡贤之智,助力乡村治理。黄陂镇充分发挥乡贤“情况熟、威信高”优势,引导他们参与关系协调、矛盾化解和说服劝导工作,用“乡情乡音”化解群众烦心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目前,黄陂镇“新乡贤”已达到30余人,自他们返乡以来,积极参与村基层治理,大力协助村“两委”加大村庄整治建设力度,不断完善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如在上级专项投资的740余万元防洪堤工程建设过程中,黄陂村“新乡贤”黄全贵冲在一线,协助村“两委”开展拆临拆危、房屋征迁等工作,确保防洪堤工程有序推进。集乡贤之能,推动共同富裕。黄陂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倡导在外乡贤能人利用自身技术、资金、人脉等资源优势参与家乡建设,反哺黄陂经济。霍源村“新乡贤”董红元充分发挥干事创业热情,用心用情带头做事,利用自身优势,将“资金”引进来,把“销路”打出去,想方设法邀请有投资意向的浙江企业到霍源村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事宜,初步达成2000万元投资建设手剥笋深加工项目,并与四川弘翰鲜生供应链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愿,形成以加工销售“手剥笋”为主的农业产业链合作。采取“灵活就业+送活上门”的弹性用工模式,充分吸纳50余名剩余劳动力、困难群众就业,提升村民职业技能,增强村民持续“造血”功能。此外,董红元还组织50余名村民开展电商销售现场培训,组织村“两委”成员、致富能手到资溪县考察学习笋竹两用林高效开发经验,村民每月可增收3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