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人的情感需求触及公共秩序的边界,最初的温暖,有时会在不经意间变为他人的困扰。
■《安康市城市文明养犬管理条例》不是冰冷的禁止,而是温暖的路标。它所指引的路子,不是“能不能爱”,而是“如何更好地去爱”。
■当文明的契约从纸面走入生活,我们便能共同守护好那份纯粹的爱,让城市真正成为人宠友好和谐的共同家园。
从街角遛狗的日常,到热搜上的话题讨论,人犬相伴的温暖时光总在现代生活中遭遇边界难题,“文明养犬”也随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9月24日,经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查批准,《安康市城市文明养犬管理条例》正式出台,并将于2026年5月1日起施行。这部《条例》的诞生,是一座城市在“人之常情”与“公之秩序”之间的思考与抉择。法规立下了路标,但通往和谐的路,需要每个人一起走。 文明安康 54 一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把狗当成家人,这本无可厚非。但当个人的情感需求触及公共秩序的边界,最初的温暖,有时会在不经意间变为他人的困扰。 比如,不牵的绳,失控的责,公共安全悬于一线。据了解,2022年,全市养犬只约12万只,但免疫犬只仅1.1万只;全年被犬咬伤人数达12362人;中心城区犬只伤人、扰民、交通事故类警情更是分别同比上升18%、35%、24%。“它不咬人”,成了某些养狗者随意的托词,却也是怕狗者“步步惊心”的焦虑。 又如, 隐形的粪便,遗失的公德,公共环境蒙上阴影。散步时的小心翼翼,孩童失去的奔跑乐园,都源于那些被随意遗弃的“地雷”。“一人方便”建立在“众人不便”的基础上,这看似是卫生习惯的缺失,实则是公共意识的淡漠。 再如,无束的吠,失守的夜,邻里安宁无处安放。深夜的犬吠,对于需要休息的居民,尤其是病人、老人和备考学子,无异于一种持续的精神消耗。当“犬吠深巷中”的诗意,变成了“狂吠扰清梦”的抱怨,原本和谐的邻里关系也随之出现隔阂。 更令人惋惜的是,绝大多数文明养犬的暖心人,因少数人的放任,而常被一同贴上了“自私”的标签。当不信任感蔓延,最终受伤的,是那些真正爱狗、文明养犬的人,以及人们与宠物之间那份纯粹的感情。 图片由AI生成 二 此前,安康市仅部分区县以通告形式对养犬行为进行管理,部门职责交叉、执法尺度不一,导致陷入“管不了、管不好”的困境,最终从个别现象,演变成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病”,这部《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安康城市养犬治理迈入制度化规范。仔细阅读条文就知道,它不是冰冷的禁止,而是温暖的路标。它所指引的路子,不是“能不能爱”,而是“如何更好地去爱”。 清晰的规则,化为具体的守护。“文明养犬”这一道德呼吁,细化为登记、免疫、牵绳、清便等一条条可执行、可检查的具体规范。这看似是束缚,实则是铠甲。犬只登记,意味着身份可溯,丢失可寻;定期免疫,是为爱犬披上健康的护盾,也是为公众筑起防疫的屏障。这正如驾车系安全带,初觉拘束,久之方知是生命的守护神。规矩,为的是让那份纯粹的爱,能在一个更安全、更稳固的根基上长久延续。 刚柔的相济,寻求权责的平衡。既划出了不可逾越的行为“红线”,也铺设了充满人情味的“绿色通道”。它明确对“遛犬不牵绳”“犬吠扰民”等行为说“不”,为公众权益筑牢堤坝;同时,建立统一的养犬管理信息系统,并对接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为办理犬只免疫、登记和公众查询信息等提供便利。这正是在告诉我们:法律的刚性,是为了托住文明的底线;而设计的柔性,是为了提升城市的温度。 向善的引导,唤醒文明的自觉。法规的目标不在于惩处。它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旨在通过制度的引导,唤醒每一位养犬人内心深处那份对公共生活的敬畏与对邻里关系的珍视。牵绳,不是限制自由,而是递给他人的一份安心;捡粪,不是卑微劳作,而是对公共家园的真心礼敬。当外在的规范逐渐内化为行为的自觉,我们手中的狗绳,才能真正从“管束”的绳索,升华为“和谐”的纽带。 图源:“文明安康”微信公众号 三 这部《条例》的出台,也是一个契机。它邀请我们共同思考,如何用一份更周全的责任感,来呵护好那段跨越物种的千年情谊,让我们与爱犬,都能在这座城市里,找到那份从容、安心与归属。 让管理带着智慧,也带着温度。再好的法规,缺乏有效执行也会变成空文。可建立“随手拍”机制,让每位市民都成为流动的监督员,将屡次违规行为付出可见的代价,真正树立起规则的权威。也可借力智能技术,推广电子犬牌,用AI识别未牵绳、随地便溺等行为,为传统管理装上科技引擎。当然,惩罚不是目的,通过教育唤醒每个养犬人心中的责任感,才是根本。 让城市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对立。在城市建设规划上应多一份细腻的关怀。比如,在公园开辟“宠物友好区”,配齐冲洗设施;老旧小区改造时,巧妙设计拾便袋箱;商场门口设置智能寄存柜。这些充满善意的细节,正是在用空间上的各得其所,换取社区氛围的和谐共融。 让我们学会换位,懂得体谅。这部《条例》,既是一部法规,其实也是一封写给所有居民的文明倡议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养犬与否,都需要一份“换位思考”的体贴和“各退一步”的海涵。养犬者多一份约束己身的自觉,非养犬者多一份理性宽容的善意。我们既要曝光不文明行为,也应多讲述养犬人与邻居互助的暖心故事,用真实的微光化解偏见的坚冰,让“文明养犬”成为连接你我的共识。 狗绳虽短,牵的是人心冷暖。期待随着《安康市城市文明养犬管理条例》的落地,我们与犬类朋友的这场漫长旅程,步入一个更为成熟、更为和谐的崭新乐章。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牵好手中那根有形的绳,更守好心中那根无形的线——那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公共的负责,对邻里的体谅。当文明的契约从纸面走入生活,我们便能共同守护好那份纯粹的爱,让城市真正成为人宠友好和谐的共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