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湖州长兴,寻囤碳之路

来源: 编辑:

2025年7月下旬,浙江工商大学“碳”索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湖州长兴,开展了为期七天的调研之旅——在这里,我们不仅亲眼见到科技如何赋能环保,更触摸到一个可感知、可参与、甚至能“变现”的绿色蓝图

01:调研背景

“双碳”目标是实现国内经济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浙江省发布的《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建立以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为重点的碳排放双控制度。碳普惠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自愿减排机制,聚焦于个人与企业的低碳行为,已成为推动全社会减排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浙江省湖州市不仅是“两山理念”发源地,也是浙江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和垃圾分类重点推进地区。近年来,长兴县大力建设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并通过政策推动与数字化手段并举、积极探索“两网融合”新模式,形成了具备特色的“长兴经验”

02:调研企业介绍

浙江七巧连云生物传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囤碳”)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为核心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全国首家两网融合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基于自身数字技术优势和独特商业运营模式,依托“小睿”“囤碳”等业务系统性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基层治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社区便民服务等工作,以数字赋能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带动低碳、循环经济和社区经济融合发展,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公司目前已服务1119368203户居民发放碳币5.159亿个,回收再生资源20717吨,其中居民侧占比87%,二氧化碳减排量18156,相当于种植34498棵树。

团队成员赴湖州长兴开展调研

03: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团队成员在陈经理和许经理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湖州市长兴县的六家囤碳网点,网点集合了再生资源回收、生活物资兑换及社区服务、环卫工人驿站、志愿者驿站、共享书吧、囤碳咖啡等服务功能,真正实现了“一点多能,多网融合”,把环保做成了身边事、日常事。

囤碳线下网点

居民可以前往线下网点使用碳币兑换商品或服务,还可免费享受网点内提供的一系列便民服务。门店后端则为居民提供再生资源回收供销服务,居民可将再生资源带到线下门店进行称重回收,即时获得现金与碳积分奖励。

网点集合多种功能于一体

团队成员与企业负责人交流

团队成员还在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分拣中心,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不仅了解了公司在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上的运作流程、碳币及碳积分的使用方式、再生资源回收的定价机制等内容,还了解到公司与基层紧密合作的运营理念。居民可通过“睿碳”小程序预约上门回收,囤碳大数据平台会实时将上门回收信息推送给签约的社区保洁员。当上门回收完成后,居民获得碳积分的同时,保洁员也同步获得碳积分奖励。“这样既方便了居民,也为基层劳动者创造了额外价值”,陈经理说道。环保不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成为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

团队成员走访企业分拣中心

环卫人员将再生资源带至线下网点进行回收

04:垃圾分类数字治理

囤碳自主研发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箱体配备“桶外+桶内”智能督导设备“小睿”,也是全国首个将AI视觉识别算法应用于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识别的设备。该设备能够精准识别“人”的垃圾投放行为、“场”的现场环境状态、“物”的垃圾分类质量,以通过数字技术将居民的碳减排行为进行量化,从而实现在前端垃圾分类场景下,居民端碳减排数据的监测与统计。

居民使用智能箱体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囤碳模式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居民前端垃圾分类,为企业后端再生资源利用实现降本增效的作用。团队成员走访了湖州市长兴县的两百余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大多数垃圾分类投放点均为标准化建设,配备智能箱体、洗手台和囤碳自主研发的“小睿”机器人,居民可向“小睿”机器人询问垃圾分类知识,获取日常天气预报,互动性十足。居民可通过一户一卡(囤碳卡)、手机号、游客登陆等方式打开智能箱体;当居民完成正确投递时,即可获得对应的碳积分奖励。同时,每一投放点都配有垃圾分类督导员,协助改善投放点卫生情况,并带动小区居民逐步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

团队成员调研垃圾分类投放点

05:智能数据平台

囤碳智能数据平台不仅将居民的每一次垃圾分类、资源回收行为都进行精准记录并将其量化成“碳积分”,更实现了在垃圾分类全链路的智能管理。通过智能回收箱、车载GPS、居民碳账户和门店监控等物联网设备,平台实时收集各类垃圾的重量、品类、投放时间等数据,自动生成最优物流调度计划。同时,平台还能动态预测各小区垃圾产生量、分析居民投放习惯,为垃圾分类督导、设备维护及资源化处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真正实现了“数据驱动运营、智能降本增效”

囤碳智能数据平台

囤碳更具备亮点的创新在于其碳数据资产的多样化运营,公司致力于提供优质的碳减排数据服务,经过脱敏处理的居民低碳行为数据不仅可用于碳减排核算,还可以用于参与碳金融市场开发碳金融产品,通过数据资产化-碳资产运营创新碳普惠机制,让居民的绿色行为在产生生态价值的同时还能产生可变现的经济价值。

团队成员合照

炎炎夏日,团队成员们走过了长兴县的大街小巷,深刻的体会到碳普惠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它之所以打动我们,不只因为科技改变生活,更在于它让“碳中和”从宏大的事业转变为“举手之劳”,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绿色转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且一路向阳待花开。“碳”索绿色未来,我们一起行动!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