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濡亦 熊翊霏)
“舞动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从壁画里飞出来的飞天!”一位六年级女生舞动着兴奋地向志愿者分享。9月12日下午,浙江传媒学院公共艺术教育部“以美润心”艺术疗愈暑期实践团队走进杭州市文海小学,与孩子一起体验敦煌文化与舞动飞天,用艺术为孩子们搭建审美体验与情感互动的桥梁。

“我们希望让敦煌文化不止停留在课本里,更能成为孩子们审美体验、表达自我的载体。” 团队负责人唐月介绍,为了精准适配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需求,团队结合敦煌文化研究资料与该年龄段学生实际情况,多次开展研讨,最终确定以 “文化感知 + 艺术互动 + 舞动表达” 为核心的沉浸式体验。
课程伊始,志愿者通过高清壁画与短视频,生动呈现飞天、乐舞伎、反弹琵琶等经典敦煌元素,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敦煌艺术的“流动之美”。随后,孩子们围绕“画敦煌中的自己”主题在空白面具上自由创作,用鲜艳色彩与奇思妙想勾勒出专属面具,有的融入敦煌飘带元素,有的画出卡通化的飞天乐舞形象,在创作中完成自我表达。

舞动环节时,伴随着舒缓的敦煌背景音乐,15名学生围成圆圈。起初,有些孩子只是轻轻踏步,渐渐地,他们开始放开动作 —— 有的转动身体,让手上的飘带 “飞” 起来;有的模仿弹琵琶的姿势,手指轻轻拨动;还有的拉起身边同学的手慢慢转圈。

对于志愿团队而言,这次实践是一次宝贵经历。团队将厚重的传统文化转化为孩子能体验、能感知的舞动形式,指导教师卢懿表示,将传统文化与艺术润心工作坊结合,不仅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提供了新形式,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从精心筹备工作坊内容,到走进学校与孩子互动,再到收获师生的认可,浙江传媒学院非遗艺术疗愈志愿团队未来将继续发挥青春力量,让非遗之美与童心之纯相互交融,绽放出更动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