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赋能农业振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子探寻沪上牡丹产业破局路径

来源: 编辑:

——上海金山、松江三地实践为洛阳牡丹产业升级提供“上海样本”

当“中原瑰宝”洛阳牡丹邂逅“东方明珠”上海的数字金融创新,一场跨越地域的农业产业升级探索就此展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如何平衡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如何借助金融力量抵御风险、破解融资难题,成为亟待破解的时代课题。正值暑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以“从东方明珠到中原瑰宝——数字金融视角下上海农业经验赋能洛阳牡丹产业破局路径”为主题,组建专业调研团队深入沪上农业一线,挖掘数字金融与农业融合的实践成果,为洛阳牡丹产业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上海样本”,也为全国农业产业借助金融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探寻可行路径。

调研首站,团队走进上海朱泾镇牡丹村。这座因牡丹文化得名的村落,虽暂未将牡丹转化为核心经济增长点,却在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的融合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村里通过“验收领苗”机制让牡丹文化代代相传,同时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载体,大力发展葡萄、猕猴桃等盈利性作物,更巧用政府贴息贷款、安信农保等金融工具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这种“文化传承+产业发展+金融保障”的初步探索,为洛阳牡丹产业平衡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提供了鲜活参考——既要守护牡丹文化根脉,也要善用金融工具激活产业活力。

从基层实践走向专业金融服务,调研团队第二站来到太平洋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山支公司。作为全国首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其针对农业“靠天吃饭”的特性,构建了覆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业设施的全链条保险体系,从“保成本”“保产量”升级至“保收入”,精准匹配不同农业主体需求。

在调研团队与安信农保相关负责人的交流中,他们了解到为提升服务效能,公司不仅通过政府宣传、线下培训普及保险知识,更引入“绿肥遥感卫星”等科技手段提升服务精度。这套成熟的风险保障方案,为洛阳牡丹产业抵御自然风险、稳定生产经营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经此一行,调研团队更深入地了解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从保成本到保收入的不断创新,太平洋安信农险(金山支公司),正以专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贴心的服务,为金山的花卉产业乃至整体农业助力。

   破解农业融资难题,是产业升级的关键一环。调研第三站,上海农商银行廊下支行的创新实践给出了答案。

该行推出的商e贷、电费收益权贷、碳汇质押贷等产品,覆盖多元融资场景,尤其“无人农场贷”联动安信农保白名单,为农业主体融资开辟了新路径。在与负责人的沟通交谈中调研团队了解到,大多客户倾向于用房产作抵押,机器、作物等农业资产极少被作为担保。且银保数据尚未打通,目前仍以人工评估为主,效用较小,商业贷长期利率可协商,但缺乏动态模型。

尽管目前仍存在农业资产担保接受度低、银保数据未打通、缺乏动态利率模型等问题,但该行探索的产业链担保、政府数据辅助信贷审批等模式,为解决洛阳牡丹产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指明了方向 。

7月7日,调研团队走进光大期货上海分公司,探寻金融工具助力农业稳定发展的新可能。

该公司聚焦 “保险 + 期货” 这一核心模式,联动“场外期权”“消费帮扶”“定点帮扶”四条主线助力乡村振兴。

“保险 + 期货” 模式通过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市场的协同运作,为涉农主体提供稳定收入保障,有效应对价格、产量波动等市场风险。这一创新模式,为洛阳牡丹产业规避市场风险、实现收益稳定注入了新动能。

从朱泾镇牡丹村的基层实践,到安信农险的风险保障、上海农商银行的融资支持,再到光大期货的创新模式,四处调研点层层递进,勾勒出上海数字金融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的完整图景——以基层实践为根基,以风险保障和融资支持为两翼,以创新金融模式为引擎,共同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全方位支撑。

此次调研,不仅为洛阳牡丹产业升级带来了“上海经验”,更彰显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专业的学子们,在李晓周教授、王雯岚讲师的指导下,将课堂理论与产业实际深度结合,在实践中锤炼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未来,随着数字金融与农业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化,更多像洛阳牡丹这样的特色农业产业将突破发展瓶颈,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绽放新的光彩,而高校也将持续发挥人才与智力优势,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