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两山理论”),探寻红色精神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点,2025年8月16日,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美丽中国·两山廿载”生态振兴先锋实践团秦皇岛分队成员邢子涵、曹雨桐、史梦阳,奔赴河北省秦皇岛市李大钊纪念馆、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及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地,开展“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主题调研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是该实践团围绕“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系统调研红色资源生态价值的重要环节。

追寻先驱足迹,感悟红绿交融
在李大钊纪念馆,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详细了解了李大钊同志光辉的革命历程和历史功绩,特别是其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贡献。团队成员重点参观了馆内展示李大钊同志革命事迹的珍贵文物、文献和历史图片,并瞻仰了汉白玉雕像。队员史梦阳在“校友杨扶青资助李大钊赴苏”展板前驻足良久,深切感受到海大前辈在革命年代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通过此次参观,队员们对李大钊同志“铁肩担道义”的革命精神和崇高信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引发了对革命精神如何滋养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随后,团队前往昌黎五峰山——李大钊同志生前多次进行革命活动和避难的重要场所。队员们沿着象征李大钊同志38年生命历程的三十八级台阶而上,实地探访了他曾经工作和避难的旧址。在五峰山,队员们不仅感受了革命先驱在艰难岁月中的坚定信念(如展陈中提及李大钊同志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的事迹),更直观地观察了革命旧址周边的生态环境现状。结合实践团调研主题,队员们特别关注了五峰山地区作为革命纪念地与自然景观协同管理保护的实践,思考红色文化资源在“绿水青山”中的独特价值及其生态保护模式的可借鉴性。

探访长城雄关,思考历史与自然的共生
实践团还走进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进行学习调研。这座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博物馆,展示了长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队员们通过参观丰富的展陈,加深了对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认识。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结合环境工程与海洋科学的专业背景,观察和思考了长城这类大型历史遗迹保护与周边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与挑战,例如旅游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此次参观为实践团研究不同类型红色(历史)资源的生态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实践收获与展望
此次秦皇岛之行,是中国海洋大学“美丽中国·两山廿载”实践团探索“红色资源+绿色发展”融合路径的关键实践。邢子涵、曹雨桐、史梦阳三名队员通过实地探访革命纪念地、历史遗迹,深刻体悟了红色精神,并结合环境学科视角,重点考察了革命旧址、历史遗迹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搜集了关于红色资源生态协同管理的一手资料。他们将把此次调研的见闻与思考,融入团队整体实践中,为后续完成《红色记忆中的生态智慧》实践手册、开发“生态赋能指数”评价体系以及设计“红色生态打卡地图”等目标提供重要的实地支撑,努力为红色资源的生态价值挖掘与绿色发展贡献海大青年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