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多部门融入综治中心工作体系后,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实现劳动争议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入驻以来,累计参与化解各类劳动争议纠纷92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保持100%,调撤率达71.5%。
一、构建多元联动机制打造矛盾化解“共同体”
依托中心平台优势,建立“1+4+N”工作模式,即1个综治中心统筹协调,法院、人社、工会、司法4支专业力量常驻,N个行业调解组织按需入驻,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创新推出“1名法官+2名调解员+N个调解组织”的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将人社领域专业优势与司法资源、社会力量有机融合,实现“受理-调解-仲裁-司法确认”无缝衔接。
针对劳动报酬争议高发领域,联动法院、司法局等力量,实行简案“速办”、繁案“精审”分类处置模式,简易程序适用率达89%。今年7月,曾某等5名农民工被拖欠6万元工资,执法科入驻综治中心后立即启动联合调解程序,通过两轮约谈工程方,仅用5个工作日就促成工资全额发放,创下“受理即介入、介入即化解”的高效范例。这种“部门联动+专业调解”的模式,较传统单一执法模式效率提升300%。
二、创新快速响应机制畅通维权服务“快车道”
嵌入中心工作框架,建立“绿色通道+专项机制”双轨响应体系。针对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维权“绿色通道”,提供材料收集、调查取证、诉状撰写一站式服务,让弱势群体维权“零跑腿、零成本”。今年6月,杨某等7名农民工因法律知识欠缺无法撰写起诉状,执法科联合检察院启动“诉前辅导+支持起诉”模式,当日完成证据整理、立案登记和调解协议签订,实现“当日立、当日调、当日结”。
针对工伤争议类复杂纠纷,创新推出“认定-鉴定-赔偿”一揽子解决机制。6月17日,王某与企业的工伤赔偿争议中,执法科联合法院打破程序壁垒,将工伤认定合法性审查与赔偿协商同步推进,通过释法明理促成企业一次性支付12万元赔偿款,较常规诉讼程序缩短时间超50%,履行率达90%以上。建立涉民生案件快速响应机制,对欠薪、工伤等纠纷实行“优先受理、优先调解、优先执行”,8名建筑工人被拖欠13.09万元薪资案从求助到放款仅用8小时。
三、深化源头治理机制筑牢风险防控“防火墙”
融入网格化管理,推动建立“市-街道(乡)-社区(村)”三级劳动争议预防网络全覆盖。在全市7个街道(乡)、154家企业建立基层调解委员会,培训兼职调解员230名,将纠纷排查触角延伸到生产一线。联合网格员开展劳动保障隐患排查,重点检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情况,今年已排查企业120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7项,从源头减少纠纷发生。
创新矛盾纠纷“线上调解、线下互动”,通过“法治奎屯直播间”开展劳动维权普法直播,利用新疆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建立纠纷化解电子台账,实现“受理-分流-调处-反馈”全程可视化跟踪。开设“安薪课堂”,组织企业负责人和劳资专管员培训,覆盖80余人次。建立“执法回访”制度,对已办结案件开展100%满意度调查,持续巩固调解成效。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指导103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覆盖职工9372人,从制度层面减少劳动争议。
下一步,中心将在深化“综治中心+人社执法”合作基础上,重点推进工伤争议“一站式化解”机制建设,完善数字化调解平台功能,让群众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感受到更高效、更便捷、更温暖的服务,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奎屯、法治奎屯贡献力量。(奎屯市人社局执法科 史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