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短,内容却越来越“走心”,一场关于叙事方式的变革正在影视行业悄然展开。竖屏短剧,这一原本被视为“边角市场”的内容形态,如今正凭借强情节、高密度与轻体量,重塑内容消费的逻辑。
以28DayswiththeAlpha和UnwantedMate为代表的新一代短剧作品,不仅在流媒体平台斩获数千万播放量,还引发了观众的情绪共鸣和强烈讨论,成为短剧市场增长曲线中的关键节点。
这背后,是一批熟悉平台规律、懂得内容节奏的新一代制片人。其中,张弛无疑是行业中最受关注的代表人物之一。
“超预期热度”背后,是系统化的短剧方法论
28DayswiththeAlpha在上线后迅速登顶DramaWave热播榜,并创下4,080万次播放量的惊人成绩。而UnwantedMate则在ShortMax斩获610万次观看,并被评为“2024年度最佳狼人题材短剧”。
两部剧都采取了“竖屏、分集、连续更新”的短剧排播形式,每集控制在1-2分钟,却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营造出浓烈情绪张力和角色黏性。在传统影视逻辑里,这种节奏被认为难以承载复杂情节。但在张弛看来,这正是短剧的优势。
“观众不是不愿意看长内容,而是需要足够快地‘信任’你。”她在一次闭门行业沙龙中分享道。她强调,真正打动人的,不是信息量,而是情绪密度。
在28DayswiththeAlpha拍摄期间,剧组曾因主场景突发取消,面临全面重排通告的危机。张弛带领团队在48小时内完成场景重组,并根据新场地调整剧情节奏和镜头调度,成功避免了成本外溢与周期延误。最终,该剧不仅如期上线,还超出平台原始预估热度三倍,带动相关订阅增长超过18%。
而在UnwantedMate的制作中,张弛则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坚持完成实景拍摄,并通过压缩拍摄日程与结构调整,大幅降低预算浪费,实现了单位投入产出的最大化。
高播放、高转化、高复购:短剧的商业逻辑正重塑内容市场
短剧的成功不仅是观众情绪的胜利,更是市场效率的体现。
数据显示,28DayswiththeAlpha在热播期间带动了DramaWave平台的日活用户上涨超20%,其剧中服饰与配饰成为跨境电商热卖单品。而UnwantedMate的相关OST上线后72小时内便登上多个平台热歌榜,助力IP价值延展。
张弛所带领的内容团队近年已完成超过20部短剧作品开发,其中超过60%的作品实现商业转化或平台续订。在短剧仍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她所坚持的“情节驱动+节奏掌控+情绪聚焦”策略,逐渐成为行业内部的参考范式。
“内容是流量的入口,但能留住观众的,只有情感。”一位平台内容采购负责人评价道,“张弛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短剧也能讲出有温度的叙事。”
以产业视角布局内容未来
如今,短剧已从“内容补充”转向“商业引擎”。随着智能终端普及和碎片时间利用率提升,这种形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平台和品牌的首选合作方向。
张弛与DreameShort、DramaBox等内容公司正推进多个新项目开发,并尝试将短剧IP反向延展至小说出版、虚拟互动内容、剧场式短秀等方向,实现更广泛的版权生态布局。
她所主导的项目,不仅证明了“内容可以短,但影响力不短”,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高效、稳定、具备情绪深度的商业模型。
未来已来,内容回归“人”本位
在竖屏剧的世界里,没有绚烂的特效、冗长的铺垫,也没有大制作护航,但张弛和她的团队用一个个2分钟的片段,完成了情绪捕捉与共鸣转化。
正如她所说:“每一部短剧都是一次共感练习。我们不是在简化故事,而是在提纯情绪。”
而这,也许正是短剧真正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