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特色农产品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的繁荣。然而,长期以来,农产品面临着品牌认知度低、销售渠道单一、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实现农产品价值提升,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议题。北京市xx庄,地处山区,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农产品。近年来,xx庄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本校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本项目创新农产品推介标识,融合品牌化、数字化、体验化三大要素,从而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一、创新助农:“三化赋能,xx庄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1.品牌化:从“土特产”到“金字招牌”
xx庄深谙“品牌即竞争力”之道,通过系统性品牌建设,赋予农产品文化内涵与市场价值。设计xx庄特色农产品推介标识,以山水田园为基底,融入传统农耕符号与现代艺术线条,既彰显“京西生态涵养区”的绿色底蕴,又以“佛”字变形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传递“自然馈赠,匠心传承”的品牌理念。同时建立“佛乡优品”区域公共品牌,制定生产、加工、包装全流程标准,通过有机认证、地理标志认证提升公信力。如xx庄原生板栗、高山蜂蜜等产品,进行严苛品控成进入高端市场。并挖掘农产品背后的匠人故事与非遗工艺,通过短视频、文创包装等形式传播,让消费者从“买产品”升级为“为情怀买单”。
2.数字化:从“田间地头”到“云端互联”
xx庄借力数字化技术,打破地域限制,构建产销一体化的智慧农业生态。通过入驻京东农场、抖音电商等平台,开设“xx庄乡村振兴馆”,以直播带货、社群团购等方式实现“24小时不打烊”销售。引入区块链技术,为每件农产品生成“数字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生长环境、检测报告,甚至观看实时种植画面,以“透明”赢得信任。依托大数据分析消费偏好,指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例如,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的小包装即食栗仁、药食同源养生礼盒等新品。同时借助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形式,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关注,让红色基因在新一代中传承。
3.体验化:从“单向销售”到“多维共生”
xx庄以“沉浸式体验”重构城乡连接,让农产品销售升维为文化价值的深度传递。打造“栗香漫山”“蜜境探源”等主题旅游线路,游客可参与板栗采摘、古法酿蜜等农事体验,配套民宿、研学课程,形成“游山水、品农味、住乡居”的全链条消费场景。举办“xx庄农耕文化节”,将农产品展销与非遗表演、乡村艺术展结合;联合知名设计师推出“山野灵感”文创周边,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建立会员制农场,消费者可“认养”一棵栗树或一箱蜂群,通过实时视频参与“云养殖”,收获时节直送到家,以情感纽带提升复购率。场景化打造让红色记忆“活”起来。还原革命历史场景,建设沉浸式体验空间,游客仿若置身往昔峥嵘岁月,真切感受先辈们的热血与豪情,触摸历史的温度。
品牌化塑魂、数字化提效、体验化引流——xx庄的“三化”实践,不仅让深山好物走出京西,更探索出一条城乡资源互通、文化价值共生的振兴新路。未来,xx庄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以生态为纸,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图景。
二、旅游+ 文创:以创新融合赋能乡村助农,绘就文旅新画卷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xx庄乡作为一片蕴含丰富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土地,探索出了一条将旅游与文创深度结合的助农新路径。通过IP开发、科技赋能与跨界联动三大核心策略,不仅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还让村民共享文旅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助力乡村实现经济、文化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深挖文化富矿,打造特色文旅IP
xx庄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这是打造文旅IP的天然宝库。一方面,当地深入挖掘民间传说、传统技艺等文化元素,为IP注入灵魂。如将古老的民间故事融入旅游产品设计,通过故事讲述、情景再现等方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当地文化,极大增强了游客对xx庄乡文化的认同感与记忆点。
另一方面,借助现代设计理念,对xx庄乡的形象进行系统设计,从视觉标识到宣传口号,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品牌形象体系。例如设计了以“佛子”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文创产品,从明信片、钥匙扣到创意手工艺品,将地域特色巧妙融入日常生活,既满足了游客的消费需求,也让xx庄乡的品牌形象随着产品传播到各地,有效提升了xx庄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旅节庆活动,如举办民俗文化节,邀请村民和游客共同参与,既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又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参与感。
2.科技赋能文旅,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科技为xx庄乡的文旅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旅游服务方面,引入智慧旅游系统,实现景区的数字化管理。游客通过手机APP就能获取景区的详细信息,包括景点介绍、游览路线、实时客流量等,方便规划行程。景区内还配备了智能导览设备,通过语音讲解、AR实景展示等功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游览体验。在"红色地标+数字科技"的场景化重构中,八路军兵工厂遗址架起全息投影,支前小道变身AR沉浸式体验长廊。游客戴上智能设备,便能穿越到硝烟弥漫的1940年代,在虚实交织中感受"小米加步枪"背后的军民鱼水情。
在农业生产环节,科技赋能同样成效显著。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的生长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指导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避免盲目跟风造成的资源浪费。此外,直播带货等电商平台的兴起,为农产品的销售开辟了新渠道。当地政府和企业积极组织农民开展直播培训,让农民变身“网红主播”,通过直播平台展示农产品的种植过程和特色,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提升农产品的销售量。
3.跨界联动协同,构建文旅产业新生态
跨界联动打破了传统产业之间的界限,为xx庄乡的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xx庄乡与教育行业合作,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将当地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旅行中学习知识,培养实践能力。通过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休闲农业体验项目,游客不仅可以采摘新鲜的农产品,还能参与农事活动,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同时,xx庄乡积极与影视、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吸引剧组前来取景拍摄,借助影视作品的影响力,提升xx庄乡的知名度。产业化发展也同样推动红色文化持续繁荣,将红色文化与旅游、文创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特色旅游线路、红色文创产品,既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又提升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在跨界联动过程中,xx庄乡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整合区域资源,打造跨区域的文旅线路。通过与周边景区、酒店、餐饮等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区域文旅产业的竞争力。
4.多方协作共进,巩固助农成果
xx庄乡在旅游与文创结合的助农实践中,始终坚持政府、企业、村民多方协作。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的交通、环境等条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发挥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投资开发文旅项目,带动农产品销售和村民就业。村民则积极参与文旅产业的发展,通过提供民宿、餐饮等服务,实现增收致富。
xx庄乡通过IP开发、科技赋能与跨界联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助农之路。在未来的发展中,xx庄乡将继续深化旅游与文创的融合,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发展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刘佩佩,白婉婷,侯建,陈建成.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赋能农村产业融合的机制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0.
[2] 韦婧.红色引擎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N]. 长治日报, 2025-03-28 (003).
[3]张馨月.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研究[J].南方农机,2025,56(06):96-100.
[4] 王琴,赵欣悦,张旭瑶,孙国梁,史经枢.乡村振兴背景下“三位一体”助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省红光村与红石岩村为例[J].南方农机,2025,56(06):76-79.
[5] 黄秋生, 文大山.打好红色旅游组合拳[N]. 经济日报, 2025-03-24 (005).
[6]张唯康.京郊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5,(07):19-21.
[7] 黄鲁玙,国峰.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J].奋斗,2025,(06):68-69.
[8]耿红莉.佛子庄乡创新旅游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28(01):59-63.
[9]赵方忠.佛子庄的复兴[J].投资北京,2009,(09):70-72.
(作者:韩潇 乔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