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暖人心 用爱叩响成长门——宜黄三小党建引领"家校共育”家访行动

来源: 编辑:

近期,一支由宜黄县第三小学党员教师带头组成的“红色家访团”正活跃在各个社区。他们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

党员先锋队:家访路上的“红色灯塔”

每周三下午,学校的“党员家访日”准时开展。党支部书记罗秋华带领党员教师率先垂范,将党小组会开进学生家中。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红色家访手册”,不仅记录学生情况,更标注需要重点帮扶的细节。针对一些学生特点制定的成长方案。“我们要像备课一样认真准备每一次家访。”罗秋华校长说,“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个家庭。”

六年级的小张曾是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问题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年迈的爷爷无力管教,孩子整日沉迷手机游戏,甚至拒绝上学。  

“那天罗校长来家里,没有说教,只是轻轻地说:‘明天我来接你上学好吗?'”张爷爷回忆道,“没想到第二天校长真的来了,孩子居然主动背起了书包。”现在的小张不仅重返课堂,还成了班级的“进步之星”。

党建+心理:构筑成长“红色防护网”

在学校党支部的统筹下,学校心理教师黄洲成立了“红色心灵驿站”。通过建立“1名党员教师+1名心理教师”结对帮扶机制,为特殊学生提供个性化关爱。

在调解三年级欣欣和萱萱的矛盾时,心理教师创新采用“红色班会”形式,通过讲述革命先辈团结友爱的故事,让两个孩子深受感动,主动和解后还共同组建了班级“红星互助小组”。

红色育人:家访结出党建硕果

“我们要让党旗在家访路上高高飘扬。”罗秋华表示。通过将党建工作与家访深度融合,学校已形成“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用红色引擎驱动家校共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发现问题-家访沟通-制定方案-跟踪反馈”的完整闭环。令人欣喜的是,这项行动已经初见成效:孩子们的笑脸多了,家长的信任增加了,校园的氛围更温暖了。

“教育不是独奏,而是交响乐。”罗秋华校长说,“我们希望通过家访这座桥梁,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频共振,共同谱写孩子成长的华美乐章。”

在这个充满温度的育人实践中,宜黄三小的党员教师们正以赤诚之心践行教育初心,用实际行动证明: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教师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党徽就在哪里闪光。他们用爱与责任,在家校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红色桥梁”。(陈景羚、黄洲)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sleenoez4@21cn.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