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催生下,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规模快速增长,其权益保障与社会支持问题备受关注。近日,山东财经大学齐“新”协力项目团队赴济南、青岛、潍坊等地,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展开深度调研。通过走访平台企业、基层工会、人社部门及劳动者群体,团队系统性梳理当前社会支持痛点,探索多方协同的保障机制,助力劳动者权益“兜底”与职业可持续发展。
聚焦劳动者需求 破解“隐形”困境。调研中,团队以“政策覆盖度”“职业培训”“权益维护”“社群互助”四大维度为框架,深入美团济南配送站点、潍坊市网约车司机之家、青岛市直播电商基地等一线场景。在美团配送站点,团队与骑手代表座谈发现,超70%受访骑手对“职业伤害保障”“灵活社保缴纳”存在政策盲区;在潍坊市总工会打造的“网约车司机之家”,团队观察到休息补给、法律援助等实体化服务对劳动者归属感的提升作用,并记录司机群体对“订单分配算法透明度”的普遍关切。团队已形成专题报告、12条政策建议,调研过程中,一名从业5年的货车司机感慨:“以前觉得‘单打独斗’,现在看到社会各方开始关注我们,心里更有底气了。”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其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关乎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团队指导老师金正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协作,推动研究成果向政策工具与社会服务转化,为构建更有温度的数字时代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贡献高校智慧。(成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