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悟寒假实践队深入沧州大运河,探寻千年文化印记
2025 年 1 月 18 日至 1 月 20 日,博悟寒假实践队奔赴沧州市大运河,开展 以“大运文翰,文化同行 ”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怀揣着对文化传承的 热忱,在大运河沿线实地探访,搜集人文故事,探访历史遗迹,深入挖掘大运河 文化内涵,唤醒民族文化基因,为文化传承助力。经过三天的紧张而充实的活动, 实践队收获颇丰,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实践队成员通过资料搜集得知,沧州大运河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的平虏 渠。当时,魏武帝曹操为北征乌桓,解决粮草运输问题,发动民众开凿了平虏渠。 其起自滹沱河,下入泒水,成为今青县至独流镇间南运河的前身。隋代在此基础 上疏浚,形成了京杭大运河的沧州段。值得一提的是,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里 程最长的城市, 占总长的七分之一。
实践队成员在运河桥段追寻运河记忆,探寻民族文化。在沧州大运河博物馆, 他们深入了解了大运河文化及其非遗传承。大运河历经千年,仍滋养着当地人民。 在序厅,实践队目睹了运河穿过沧州市的壮观景象。
进入到民俗馆,璀璨夺目的非遗民俗带给实践队成员极大震撼,非遗项目 如同一幅千年的画卷在实践队成员面前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大运河沿岸人民的生 活场景和文化特色。这些非遗项目依托大运河的水运,汇聚了无数能工巧匠和车
马货物,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记忆。
当然在众多文化元素中,盘古王拳无疑是沧州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盘 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深入人心,被视为创世神。据传 4300 多年前,禹王治水 时发现了盘古冢,并在此设殿祭奠,留下人守冢和守墓,从而孕育了独特的盘古 文化。盘古王拳作为盘古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承载着沧 州人民对盘古精神的传承和敬仰。如今,盘古王拳在沧州地区仍有众多传承人,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一古老武术发扬光大。
在活动的尾声,实践队成员漫步于运河沿岸,欣赏着独特的风光。虽然大运
河的漕运功能已成历史,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依然滋养着沿岸百姓。如今,运河 沿岸成为了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人们在这里散步、健身,举办各种文化 活动,如运河文化节、民俗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 沧州人民的家乡情怀增添了独特的魅力,让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
力。
初审:黄丹